淇滨区聚焦五大关键领域五项重点措施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
在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,淇滨区以党建为引领,聚焦党员作用发挥、骨干团队建设、组织生活提质、村民自治深化及“双报到”效能提升五大关键领域,采取五项重点措施,通过创新机制、搭建平台、优化服务,持续提升党组织政治领导力、思想引领力、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,一幅“党建强、治理优、群众乐”的基层治理画卷正徐徐展开。近日,记者到该区进行了采访。
骨干团队赋能:凝聚基层治理多元合力
“多亏了‘老伙计’们,我家宅基地纠纷终于解决了!”谭峪村村民老李握着“老伙计联盟”成员的手连连道谢。
淇滨区以开展“五星团队·星耀淇滨”党员亮星行动为抓手,示范带动更多党员、群众自愿参与团队服务。如今的淇滨区,由党员、群众组成的治理团队遍布城乡,他们以共同目标凝聚力量,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。
银龄力量绽放“夕阳红”。泰山路街道的“七老巡河队”已坚守二支渠岸边7年,老党员李建国带着队员每日清理垃圾、劝导不文明行为,队伍从7人壮大到18人。清华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孙易杰介绍:“这支巡河队守护了我们辖区的河道安全与文明,他们风雨无阻,带动了更多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。”福兴社区的“银发互助联盟”则创新“低龄助高龄”模式,60岁以上的“低龄”老党员结对帮扶高龄老人,让养老服务充满温度。
网格队伍织密“民生网”。长江路街道明达社区的“常小微”服务队构建起“党组织+党员骨干+物业公司+公安民警”联动机制,8个网格、50余个党员示范岗覆盖68个单元。明达社区党支部书记刘鸿磊说:“这些举措整合了多方力量,打通了服务堵点,用实效赢得了群众信任。接下来,我们将继续把居民诉求放在心上、抓在手上,让服务更细致暖心,让社区治理更有温度。”天山路街道龙门社区的“金牌楼管家”通过打造“1+1+N”服务架构,引导26名“楼管家”成为“常驻在线”力量,既帮企业解决招工难,又为居民破解停车难,让楼宇治理精准高效。
“社区合伙人”激活“资源池”。九州路街道书苑社区党支部精准招募43名技能个人、13家爱心机构成为“社区合伙人”,打造育贤自习室等服务阵地,通过“需求、资源、活动、项目”四张清单实现供需对接。商户主动反哺社区,李记胡辣汤店为环卫工人提供特价餐食,“诚信商户”评选让善意循环流动,形成“服务—激励—再服务”的良性生态。社区党支部书记苏振说:“社区工作始终以为民服务为初心,将步行一刻钟的距离转化为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半径。从教育医疗到小修小补,我们让6万余居民享受触手可及的便利,用时空融合书写惠民答卷。”
党员“三感”计划: 让先锋旗帜在一线高扬
“以前总觉得党员身份离生活很远,现在参与社区治理,帮邻居解决难题,胸前的党员徽章越来越亮了。”长江路街道华府社区党员王大姐的话,道出了淇滨区党员“三感”计划实施后的显著变化。
该区从关注党员内心需求、激发内生动力出发,实施“先培育荣誉感、归属感,后激发责任感”的工作办法,让党员在基层治理中从“要我参与”变为“我要参与”。
正向激励为党员注入“强心剂”。金山街道潘荒村党支部制定“文明积分评定、管理及兑换实施细则”,村民通过参与移风易俗、环境整治等活动积累积分,可兑换生活用品,已累计兑换积分1600余分,兑换物品120余件。大河涧乡毛连洞村的“五星积分超市”更是热闹,农户扛着扫帚、提着垃圾袋参与庭院整治,用劳动积分换回洗衣粉、食用油等,半年内开展评比活动50余次,村庄面貌焕然一新。“五星积分超市”扭转了过去“干部干、群众看”的“一头热”现象。“现在村民主动参与整治,积分制把‘村里事’变成‘家家事’,让百姓从‘要我参与’变成‘我要参与’。”毛连洞村党支部书记杨杰说。
“三自”组织让党员找到归属感。黎阳路街道长城社区“食字街”红色智慧街区党支部里,12支由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队活跃在街头巷尾,安全生产巡逻队排查隐患、矛盾纠纷调解队化解邻里摩擦,半年内解决各类问题121件。长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瑞云说:“我们将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通过规范摊贩经营、美食引进、特色街区打造等方式实现民生效益与经济效益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高效能基层治理新格局,促进经济发展与社区治理的有效融合。”在大赉店镇葫芦套村,“红管家”每人负责联系10至20户群众。在举办孝善敬老饺子宴、红色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时,他们既担任组织者,又充当服务者,这让党员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。“红管家”成员中的老党员许杰表示: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,能在‘红管家’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,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。我会继续努力,为共建和谐美丽乡村贡献力量。”
明岗定责更催生出强烈责任感。大河涧乡肖横岭村的“红网格”体系里,32名党员在夏旱时清淤灌溉渠3.2公里,秋收时帮留守老人抢收玉米100余亩,党员参与率从不足60%跃升至90%。市公安局淇滨分局刑事侦查大队设立党员先锋岗,党员在打击犯罪时冲锋在前,用守护平安的实绩诠释责任担当,让“党员”二字成为群众心中的“定心丸”。
主题党日活动提质:让组织生活“活”起来“实”起来
“以前举行主题党日活动,大家坐在会议室念文件,现在到田间地头帮群众抢收,到小区里解决漏水问题,这样的活动更接地气。”大赉店镇东臣投村党员的真切感受,印证了淇滨区主题党日活动“2+5+X”机制的实效,该区通过规范流程、丰富载体、突出特色,让主题党日活动从“任务清单”变成“民心工程”。
规范管理筑牢“主阵地”。东臣投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在主题党日活动期间,精心组织党员开展植绿与环保行动,共栽种油葵3000余株、清理垃圾150余吨。到了夏收秋收时节,党支部又组织党员主动帮扶,助力26户困难家庭抢收庄稼。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活动,党员参与率持续攀升,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高。钜桥镇白庄村每月召开主题党日议事会,邀请村民代表共商“统种代耕”模式,用“442”收益分配办法让土地从“要我并”变为“我要并”,民主权利的保障激发了参与热情。党支部书记刘玉泉说:“这些举措让土地整合变被动为主动,以民主议事凝聚人心,用合理分配激活了乡村发展动力。党支部将继续落实村民意见,把‘统种代耕’办得更扎实贴心,让土地增值、村民日子更红火。”
创新载体延伸“服务链”。大河涧乡小河涧村将主题党日活动搬到田间地头,党员干部带着工具下沉一线,清理垃圾20余车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。九州路街道桂鹤社区党支部打破会议室局限,开展送学上门6次、健康义诊4次,把红色故事讲进党员家中,让组织关怀暖在党员心头。党支部书记岳媛说:“党员群众在哪里,组织服务就跟进到哪里,我们打破会议室的墙,把学习和健康服务送到家门口、心坎上,实打实贴近群众,让党的工作更有温度与力量。”
特色活动彰显“新活力”。大赉店镇葫芦套村开展的“家门口唱大戏”活动,深受群众喜爱,大家踊跃参与。村“两委”干部精心创作了《防诈骗三句半》等节目,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政策知识。泰山路街道九州社区的“多维联建”主题党日活动中,文艺竞赛、“银发课堂”、实地研学依次上演,32名党员认领岗位,解决实际问题25件,让组织生活既有“党味”又有“趣味”。
“双报到”+村民大会: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米”
“小区加装了健身器材,孩子下楼就能打球,这‘双报到’真是报到了咱心坎上!”淇滨区居民刘先生的点赞,源于区教育体育局党支部的精准服务。通过推动机关党员下沉、激活村民自治活力,淇滨区让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。
“双报到”催生“常态化服务”。区司法局党支部建立“社区评价+组织考核”体系,党员服务时长、质量与评优评先挂钩,推动“一次性报到”变为“日常化扎根”。区交通运输局组建“党员+网格员”巡防队,开展夜巡100余次,实现责任区域“零事故”。各机关党组织累计为社区安装体育器材2套、乒乓球台6个,解决居民难题80余件,把“需求清单”变成“满意清单”。
村民大会凝聚“共建合力”。毛连洞村通过村民大会统一思想,顺利推进红色教育点、农耕文化街建设,让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。钜桥镇塚儿章村听取村民建议,铺设沥青路4000多米、安装太阳能路灯150盏,排污管道通到家家户户,看得见的变化让村民尝到“自己的事情自己管”的甜头。天山路街道小辛庄社区在春节返乡时召开围炉议事会,“晒账单、征点子”、修订村规民约,清晰的发展愿景点燃了共建热情。“村民大会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,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村庄发展的主人,有效激发了大家共同参与村庄发展的热情和动力。”刘玉泉说。
从党员带头到群众参与,从组织引领到多元共治,淇滨区以五项重点措施为抓手,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如今,在这片热土上,党员冲锋在前、骨干积极作为、群众主动参与,基层治理的“毛细血管”持续畅通,正汇聚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。